索 引 号: 000014349/2023-2715974 信息分类:
发布机构: 生成日期: 2023-08-10 10:10:09
文  号: 黔工信提复字〔2023〕142号 是否有效:
名  称: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4103号提案的答复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4103号提案的答复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杨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帮扶工厂(车间)引进和扶持力度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易地扶贫搬迁有关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始终把安置区帮扶工厂(车间)引进和扶持工作作为重点任务来抓,在帮扶工厂(车间)引进和扶持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2022年底,全省有57个县(市、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项目落户安置点145个,总投资139.176亿元,可带动搬迁劳动力就业3880人。

目前,全省安置点及周边布局各类企业2573个、各类帮扶车间或基地1211个。

一、关于省级加大对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帮扶工厂(车间)引进落户的统筹力度的相关建议

(一)强化政策引导。一是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的意见》(黔党发〔2019〕8号文件),明确要加强安置点就业扶贫车间、就业扶贫基地等载体建设,地方政府和投资促进、扶贫、工信、农业农村等部门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引进一批合适搬迁群众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创建一批扶贫车间。二是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高质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意见》(黔党办发〔2020〕36号),明确要通过盘活资源、建设扶贫车间和扶贫基地、东西部协作、职业转换等多种措施,不断扩大就业规模。大力发展安置区产业。统筹县域资源发展适合搬迁群众的特色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用好各类政策资金,推动后续扶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省扶贫办、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生态移民局、省市场监管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车间规范运营管理的通知》,要求各级扶贫、生态移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在证照审批、场地协调、融资贷款、技术培训、业务发展等方面给予支持,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发挥作用、见到效果。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的工作要求,全省上下积极出台各类优惠政策。目前,全省共有66个县出台了就业培训政策,65个县出台了就业扶持政策,60个县出台了资金、房租支持政策,44个县出台了税收优惠政策,47个县出台了补贴水电、场地费等其他支持政策措施。通过各级相关政策的制定实施,进一步强化了对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帮扶工厂(车间)引进和扶持工作的统筹协调和安排部署,有力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帮扶工厂(车间)引进和扶持工作。

(二)加大支持力度

为贯彻黔党办发〔2020〕36号等文件精神,一是省级每年会认定一批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数量多、成效好的就业扶贫基地和扶贫车间,按规定给予每个就业扶贫基地3万、每个就业扶贫车间1万元的一次性资金奖补。二是省财政厅印发《关于扶贫车间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的通知》,明确对扶贫车间自有(包括自用和出租)或承租的房产、土地,可以在0%-100%的税额幅度内减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三是2022年6月,省乡村振兴局会同省财政厅等7个单位联合印发了《贵州省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管理办法》(黔乡振发〔2022〕13号),指导各地统筹用好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对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就业帮扶车间、小微企业等生产经营主体每吸纳1名脱贫劳动力或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按每人500元的标准给吸纳就业的生产经营主体一次性补贴。2022年,全省投入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7210.94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7045.42万元支持就业帮扶车间(就业基地)发展。通过省级各部门加大对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的资金投入,有力促进了就业帮扶工厂(车间)稳步发展。

(三)促进转型发展

一是探索建立“企业+帮扶车间”模式,促进就业帮扶车间高质量发展。按照2023年1月17日召开的全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视频会议要求,进一步发挥好粵黔“一县一企”“一县多企”稳就业基地的作用,探索建立“企业+就业帮扶车间”运营模式,大力引导东部企业入黔,积极争取帮扶资源支持培育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采取互相投资、股份合作、技术合作等方式联合发展,推动就业帮扶车间高质量发展。2022年,东西部协作新增投资企业612个,到位投资267.41亿元,是协议数的4.05倍,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1.26万人。二是支持创办特色企业,促进就业帮扶车间转型升级。2023年2月,省乡村振兴局联合省教育厅等八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贵州省乡村工匠培育的实施意见》(黔乡振发〔2023〕3号),统筹利用金融、保险、用地等产业帮扶政策,支持乡村工匠发展特色企业。扶持一批基础条件好、有一定经营规模的就业帮扶车间、非遗工坊、妇女手工基地等转型升级、发展壮大,推动“小规模、小作坊”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对乡村工匠、乡村工匠名师、乡村工匠大师领办创办的传统工艺特色产业发展项目,经严格论证审批符合条件的,按照程序纳入县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统筹使用中央和省财政衔接资金,严格执行“三公示一公告”,规范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用好“东部市场+贵州产品”模式,拓宽宣传渠道、扩大消费市场,推动贵州乡村工匠产品走向全国市场。三是探索建设帮扶基地,增强安置点解决就业能力。省生态移民局坚持把安置区帮扶工厂(车间)引进和扶持工作作为重点任务来抓,在帮扶工厂(车间)引进和扶持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省生态移民局会同省军区、省军民融合办争取中央军委助力乡村振兴在碧江、册亨、贞丰等三区县安置点建设帮扶基地,目前碧江区帮扶基地项目已通过上级产能验收并正式投产,现阶段可吸纳600人就业。

下一步,省级各有关部门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高质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好省级政策关于通过发展县域富民产业促进一批、实施以工代赈带动一批、鼓励返乡创业带动一批、推广“企业+就业帮扶车间”模式吸纳一批、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等多种就业渠道,并积极协调和配合相关部门强化政策、资金和项目倾斜,持续做好帮扶工厂(车间)引进和扶持工作,助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出实效。

二、关于把六盘水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帮扶工厂(车间)配套建设试点打造的相关建议

近年来,省级正在通过不断强化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推动各地持续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帮扶工厂(车间)配套建设等相关工作。建议六盘水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各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一是积极探索推广建立“企业+就业帮扶车间”运营模式,促进就业帮扶车间转型升级;二是统筹利用市级金融、保险、用地等产业帮扶政策,支持乡村工匠发展特色企业。用好“东部市场+贵州产品”模式,推动贵州乡村工匠产品走向全国市场。三是学习借鉴安置点建设帮扶基地相关经验,增强安置点解决就业能力。下一步,省级层面将进一步加大对各市(州)易地扶贫搬迁帮扶工厂(车间)配套建设工作的指导帮助和支持力度,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对六盘水市帮扶工厂(车间)配套建设工作给予倾斜支持。建议六盘水市围绕打造易地扶贫搬迁帮扶工厂(车间)配套建设试点相关工作加强与省级负责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相关部门的对接,研究如何有序推动试点打造相关工作。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2年6月30日

(主动公开)

(联系人:王好;联系电话:13765042972)

上一篇:
下一篇: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