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工商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将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打造成为贵州优势特色产业》收悉,感谢对我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高标准打造优势特色产业
近年来,我省积极抢抓“双碳”机遇和新国发2号文件政策红利,加快推动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积极瞄准全球全国视野,高标准打造优势特色产业。2021年7月,我省印发《关于推进锂电池材料产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成为全国首个从省级层面明确对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扶持政策的省份,我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呈现以“规模跃升、集约集聚、龙头引领、动能增强、体系完善”为特点的良好态势。
(一)产业规模实现跃升。2020年,全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为120亿元,2021年提升至247亿元,2022年跃升至532亿元,2023年1-5月完成投资70.49亿元,有望突破1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达到102.7%,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71.4%,已成为支撑全省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增长极。省内三元前驱体出货量占全球市场26%,稳居全球第一;高纯硫酸锰、电池用代汞缓蚀剂市场份额达到全国80%以上;贵州磷化集团湿法净化磷酸产能规模和无水氟化氢提取能力位居全球第一位。
(二)集约集聚成效明显。产业布局日益优化,“一核两区”规划布局得到有效落实,贵阳贵安和“开阳-息烽”“瓮安-福泉”核心承载区和铜仁、“黔西南-六盘水”两大重点承载区产业聚集效应明显。“一核两区”布局范围内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全省的95%以上,落地项目数达到全省的74%,计划总投资达到全省的91%。
(三)主体培育取得突破。头部企业成功引进,仅用一年多时间,我省已成功引进宁德时代、比亚迪、湖南裕能、容百锂电等头部企业赴黔布局、发展壮大,其中比亚迪、容百锂电贵州板块总产值已突破50亿元。本土企业迅速成长中伟新材料、振华新材料产值突破100亿元并成功上市,安达科技产值突破50亿元并通过上市审核。
(四)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市场空间较为广阔,全球新能源汽车、电化学储能等行业快速发展,我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大有可为。省内已开工建设78个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达到1187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约420亿元。已储备重点项目42个,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全部建成后可形成产值增量1000亿元以上。各地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谋划力度,预计还可引进一批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落地。
(五)产业生态持续完善。创新平台取得突破,由贵州磷化集团牵头,宁德时代、比亚迪、中伟新材料、贵州大学等业界骨干企业共同参与,2022年11月成功组建国内首家省级新能源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力争尽快升格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贵州梅岭电源公司已建设新能源电池第三方检测平台,正加快产业体系构建,“谈新能源必谈贵州”正成为一种新风尚。
二、强化优势资源配置
按照关于“优化资源配置,做好优势资源+优强企业+优质项目这篇大文章”的提议要求,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在矿产资源、能耗指标、用地保障、资金基金等方面向头部企业和优强项目倾斜,宁德时代、贵州中伟、贵州振华、容百锂电等重点企业要素保障均得到有效落实,相关工作正有序开展。
(一)强化平台搭建。充分借鉴四川等经验,搭建不同于省外其他地区的工作机制,成立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工作专班,从省直相关部门、重点市州抽调人员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集中办公,有效解决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过程中涉及的土地、电力、能耗等要素供给问题。已会同省自然资源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电网公司等部门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协调解决了贵州中伟、贵州盛屯、贵州裕能等项目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问题。
(二)强化矿产资源配置。紧扣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巩固提升优势特色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矿产资源要素保障要求,省自然资源厅等重点突出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所需矿产,印发了《贵州省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纲要(2022—2035年)》及2022—2025年找矿实施方案,分3个5年统筹安排全省地质找矿工作。“十四五”期间,主攻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所需的锂、磷、铝、锰、萤石、硫铁矿、镍、钴8种矿产调查评价和勘查。其中,2022年至2023年,省财政安排39932.82万元专项资金,实施地质找矿项目51个,已完成锂资源找矿靶区7个,初步建立稀土、钡氟等矿种成矿模式,圈定重点找矿预测区8个。下一步,将坚持围绕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需求,加大锂、磷、铝、锰等矿产勘查力度,新增一批资源储量,为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强化能耗指标支持。省人民政府已印发《贵州省“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分解下达“十四五”各市(州)能耗强度下降目标均为13%,实行基本目标和激励目标双目标管理。并从省级层面预留500万吨标准煤的能源消耗增量,按照优先保障确有实际需求、建设条件具备、质量效益较高的重点项目要求,积极支持符合政策的头部企业、优强项目能耗指标,切实做到做好优势资源+优强企业+优质项目。
三、强化政策推动
(一)强化政策引领。印发实施《贵州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23-2030)》和《关于推进锂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坚持“一事一议”和“一企一策”,强化企业服务,在矿产资源、能耗指标、土地等方面给予支持。设立总规模170亿元的新动能基金和新型工业化发展基金,通过股权注入方式支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推动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中伟、贵州振华等上市,全省产业发展成效显著,扶持政策日益完善。
(二)坚持差异化培育。聚焦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等关键环节,明确“链主”企业,打造产业生态,培育产业集群,推进补链、延链、强链、拓幅。按照优先支持头部企业和各类“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提升扩能项目,积极支持新能源电池行业企业转型投资项目,谨慎支持其他领域企业跨界投资项目”的原则,充分发挥各市(州)现有产业基础优势,严格按照“一核两区”规划布局差异化培育,精准补链延链强链,多渠道、多方位支持省内供应体系建设。
(三)强化科技攻关。省联合行业内10余家龙头企业和3所高校共同组成创新联盟,创建了贵州省新能源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力争尽快升格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依托梅岭电源,启动建设国家级第三方电池检测平台。支持产业头部企业实施“镍钴锰三元动力材料系列产品制备”“锰系正极材料制备科技重点支撑项目”“无钴及纯系系列前驱体材料研发”等一批科技项目研究并取得成效。启动实施《贵州省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扶持计划实施办法(试行)》,鼓励规上工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将中伟新材料、振华新材料、安达科技纳入科技型企业管理,作为高成长企业进行重点培育,目前两家企业已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省科技厅将新能源电池及材料领域科技攻关内容列入六大重大科技战略行动、科技创新“十件大事”和“十大成果转化”项目,制定了科技支撑新一轮矿用战略行动总体方案,完成锂资源预测找矿项目。
四、加强对接电价政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等规定,电力属于政府定价产品,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国家严禁各地超越权限出台电价政策。对此,我们聚焦电价问题,强化新能源电池及材料重点企业用电监测,持续推进电力负荷一体化建设,完善电力需求侧管理机制,支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通过双边协商、挂牌、集中竞价等方式直接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利用市场化机制进一步降低企业综合用电成本,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鼓励企业与发(售)电企业协商签订电力中长期合同,合理安排生产,用好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切实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全力保障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企业生产用电需求。
五、切实优化营商环境
积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做大做强产业的重要法宝,通过打造“贵人服务”品牌,落实惠企纾困政策,确保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企业及时充分享受减税降费、留抵退税等税收优惠政策,针对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做好产业发展用能、用地、用电、资金等要素保障工作,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再次感谢贵单位对我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后续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吸纳意见建议,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力争取得实效。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3年6月28日
(全文公开)
(联系人:刘云;联系电话:0851-88668348)
相关信息
-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640号建议的答复 2024-12-02
-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621号建议的答复 2024-12-02
-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321号建议的答复 2024-12-02
-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87号建议的答复 2024-12-02
-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82号建议的答复 2024-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