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00014349/2023-2693396 信息分类:
发布机构: 生成日期: 2023-08-09 16:07:15
文  号: 黔工信提复字〔2023〕39号 是否有效:
名  称: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省十三届政协一次会议第1122号提案的答复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省十三届政协一次会议第1122号提案的答复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省工商业联合会:

你会提出的《关于立足区域优势做大做强贵州特色农业经济的建议》收悉。感谢你会对我省特色农业经济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近年来,围绕省委省政府主战略主定位部署,聚焦品种、品质、品牌,深入做好“土特产”文章。充分发挥贵州在刺梨生产方面的区位、地理优势,坚持加工带动,持续打造优质产品、培育龙头企业、壮大产业规模,产业发展稳健。

一、关于“重点打造以刺梨为代表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是强化政策引领。印发《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刺梨产业发展推进方案(2019-2021年)》《贵州省“十四五”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2020年起,每年印发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明确建设六盘水、黔南、毕节和安顺刺梨产业发展聚集区。二是坚持加工带动。我省正从以刺梨果脯果干、刺梨泡酒等传统作坊粗加工,向刺梨系列饮品、药品等中高端精深加工转变,形成了四大类20余种产品体系。以刺梨为主的加工企业78家,较2018年增加50家,按45天(双班20小时)加工期测算,现有企业可加工刺梨鲜果超60万吨,总体满足采摘期鲜果加工需求。三是拓宽销售市场。近年来,刺梨销售不断从贵州小市场向全国大市场迈进,从单一市场向线上线下市场扩展。2022年,刺梨产品销量、销售额分别增长65%、30%,省外市场销量达60%,覆盖全国170个大中城市,其中,广东销量超10000吨,上海、重庆、山东、北京、福建等超1000吨,一批连锁企业7000家门店销售刺梨系列饮品。

二、关于“推动贵州特色餐饮美食向零售化商品转型发展”的建议

一是加快发展预制菜产业。省商务厅牵头印发《加快推进贵州省生态特色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二条措施》,加强预制菜产业链建设,打通种植养殖、产品加工、冷链运输、品牌营销等各环节,形成合理分工、优势互补、要素集合、循环畅通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链条。二是创新发展贵州特色食品。结合贵州特有的酸辣特色风味,持续发展方便面、方便米饭、方便米粉等快消食品。支持好彩头、南山婆、黄果树中央厨房等企业,围绕市场需求开展产品创新和品类激活,开发辣子鸡煲仔饭、酸汤粉、自热牛羊肉粉等速食产品,带动贵州特色食品工业化发展。三是多形式拓展销售渠道。持续激发线上线下营销潜力,组织“一码贵州”“京东”“抖音”等电商平台、各类企业主体联合打造双品网购节、线上年货节。举办新春年货节、贵州名优商品展、生态文明论坛绿色产品展等活动,搭建营销交流平台,助力企业加快市场化发展步伐。

三、关于“加快落实贵州“药食同源”的发展规划”的建议

一是强化规划统筹发展。2022年,省大健康创新发展工程领导小组印发《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推动实施一批药膳、药酒、药茶、保健品等药食两用产品加工项目,加快发展功能性营养健康饮品深加工,大力发展特医食品和功能性食品。二是持续扩大规模。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进下,中药材产业全产业链谋篇布局、精准推进、要素保障,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构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信息化追溯为一体的发展格局。2022年,贵州省23种药食同源品种累计种植面积488.74万亩、产量199.95万吨、产值182.82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6.4%、4.3%、16.5%。三是持续开展招商引资。省投资促进局、省农业农村厅、省政府台办等单位赴北京市举办贵州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招商对接会,就农业全产业链、农产品应用、康养产品、道地药材、药食同源产品生产等方面进行招商洽谈。

四、关于“支持培育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打造龙头企业品牌”的建议

一是强化金融政策支持。2022年,省农业农村厅统筹农产品加工原料收购短期贷、农业现代化基金、联农带农奖补等金融扶持资金共支持271家企业54.17亿元。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专项资金2022年支持75家企业,农发行刺梨产业贷为19家企业累计审批贷款6.28亿元,中小企业信贷通支持500余家企业贷款超60亿元,推动企业加快技改扩能、数字化转型。二是推进贵州老字号品牌建设。全省累计认定五批共192家“贵州老字号”企业。在培育发展“贵州老字号”的基础上,重点打造“贵字号”品牌,出台“贵字号”“贵州老字号”品牌认定和管理办法。三是推动企业品牌培育体系建设。开展品牌培育体系贯标工作,指导企业制定品牌培育战略方针、资源管理和过程控制等体系内容。天刺力、龙膳香坊、辣得笑等一批企业的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不断强化企业品牌建设,树立品牌形象,提升品牌影响力。

五、关于“注重专业科研人才队伍打造,推动产学研示范基地项目和企业建设”的建议

一是培育创新人才团队。建设“贵州省辣椒发酵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花椒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9个省级技术创新平台,培养本土科技人才100余人。建立农业领域院士工作站5个,培育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12个,优秀青年科技人才20人。二是选派科技特派员。2023年省科技厅投入4800万元选派1200名科技特派员赴基层开展技术服务,精准对接企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帮带培养本土年轻技术能手,打造科技示范基地,以示范带动产业发展。三是开展产学研合作。近年来,省科技厅每年投入数亿元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明确企业牵头,高校、科研院所参与实施,在特色食品加工领域,立项实施科技计划项目200余项,支持经费1.7亿元。其中,刺梨产业科技攻关方面实施项目31个,支持经费1921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瞄准市场需求,抢抓健康产业风口机遇,充分发挥贵州特色农业资源优势,不断扩规模、提产量、增效益,推进生态食品、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省科技厅将继续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强化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省投资促进局用活东西部协作等政策优势,开展以商招商,项目招商,充分利用已落地的广药集团、福建好彩头等龙头企业,精准招引一批从事农业种植及精深加工、精品果蔬、民族中药、特色食品、药食同源产品等方面的行业龙头企业,更好地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三是省农业农村厅将围绕天麻、黄精、铁皮石斛、薏苡等“药食同源”品种,加强品种选育,建设规模化标准基地,开发药膳、养生保健产品等,提高产品附加值。四是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加大培育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大型企业做优做强,中小型企业做特做精,小微企业规范发展,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格局。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3年6月28日

(全文公开)

(联系人:林小龙;联系电话:0851-88668121)

上一篇:
下一篇: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