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00014349/2023-2693166 信息分类:
发布机构: 生成日期: 2023-08-09 15:52:48
文  号: 黔工信提复字〔2023〕31号 是否有效:
名  称: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1097号提案的答复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1097号提案的答复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张雷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我省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省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支持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总体情况

从主体数量来看,截至2023年4月25日,全省市场主体总量达到450.79万户、同比增长12.7%,其中企业106.1万户(中小微企业占99%)、同比增长13.62%。全省共有私营企业95.56万户、注册资本6.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63%、15.13%。共有个体工商户338.26万户、注册资本28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2.69%、14.17%。1至4月,全省新设立市场主体25.85万户,同比增长21.41%。其中私营企业6.01万户、同比增长45.69%;个体工商户19.17万户、同比增长15.53%。从主体贡献来看,全省中小企业表现出“35789”特征,即中小企业贡献30%以上的税收,创造50%以上的GDP,完成70%以上的技术创新,提供80%以上的劳动就业,以及占据90%以上的企业数量。市州层面,安顺、铜仁、毕节、“三州”中小工业企业比重已超过一半,成为支撑区域经济的“压舱石”,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从贷款结构来看,2020、2021、2022年末,全省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1.42万亿元、1.63万亿元、1.9万亿元,呈现逐年增长态势。2022年中小微贷款余额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71%,全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394.8亿元,同比增长23.5%,高于同期各项贷款余额增速11.2个百分点。其中,全省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37%,较2019年下降2.09个百分点。

二、对提案相关建议的答复意见

围绕提案中提出的四点建议,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制定了相关政策措施,并切实推动贯彻落实。

(一)关于政府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现状统计工作

一是法规政策层面作规定,我省出台的《贵州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第六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落实国家中小企业统计监测制度,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统计调查和监测分析,定期发布中小企业有关信息。”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要“强化统计监测,健全民营经济统计监测体系,全方位科学统计民营经济有关数据,为全面掌握民营经济政策落实提供重要依据”。二是相关主管部门抓落实,目前省统计局正在牵头拟定“贵州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测评指标统计表”;省统计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制定了《贵州省十大工业产业规模以下企业统计调查制度》,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依法依规开展全省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抽样统计调查工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每年调查评估一次贵州省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并发布报告,同时,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抓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数据网上调查监测,从相关维度对中小微企业进行统计监测,提出合理建议,供政府决策参考。下步,我们将充实完善我省中小微企业发展评价指标范畴,强化企业经济运行监测,加强相关报告和数据共享,深入挖掘和剖析监测数据,精准把脉运行态势,对企业发展中潜在性、苗头性问题及时施策应对。

(二)关于从各方面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

1. 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一是制定《贵州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行动方案(2022—2025年)》,统筹28家省直相关部门围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实施“七大行动”,印发《关于进一步帮扶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的若干措施》,在现有政策基础上制定接续措施23项。二是加大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力度。截至今年5月,培育创新性中小企业507户,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684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6户,全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3%,贡献了7.4%的营业收入。200多个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200余项核心技术补充行业短板。累计20家上市企业。全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R&D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4.85%。

2.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一是升级完善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功能,打通部门信息共享交换通道,实现企业开办全部7个环节事项“一次提交、信息共享、同步办理、限时办结”,持续巩固“企业开办1日办结”改革成果。二是扎实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为企业切实减轻负担,重点查处行政机关及下属单位、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行业协会商会和商业银行等领域的涉企违规收费行为,以及不落实国家降费减负政策等行为。共检查各类单位和组织2829家,督促收费主体主动退费让利5996.54万元,立案调查违法违规案件101件,实施经济制裁金额6408.12万元。三是建立我省公平竞争审查举报处理机制,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出台《贵州省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举报处理暂行办法》,推动我省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有效落实。

3.加大资金支持力度。2022年,争取国家资金6000余万元,安排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7200万元,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进行支持。安排资金1.328亿元,对新增上归入统的664户企业予以了奖励。2018年—2021年每年平均为中小企业新增融资担保金额467亿元。2021年,全省各类基金、资金撬动银行和社会资本上千亿元,争取中央补助和政府债券资金3890亿元,政金企洽谈会签约项目1572个、金额2687.66亿元;全省新增减税降费165.45亿元。2022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691.66亿元;及时安排1亿余元专项资金支持受“8·31”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4.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一是落实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按照国家要求,对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税率由3%减按1%征收,合计月销售额未超过10万元(季度销售额未超过30万元的)纳税人免征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优惠范围从2008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企业所得税政策受益户数增长近10倍。税务部门认真落实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简化流程办理,中小微企业申报享受优惠采取“自行判别、申报享受、相关资料留存备查”的办理方式,由网报系统自动识别小微企业身份,自动计算小微减免税额,纳税人确认即完成申报;对放弃享受或申报错误的纳税人,主动提示享受小微优惠政策,确保应享尽享。2022年,全省税务系统为小微企业减免增值税151.18亿元,减免企业所得税48.85亿元(2022年企业所得税汇缴申报暂未结束,数据截至2023年5月22日),“减税红包”减轻了企业税收负担,有力地促进我省中小企业的发展。二是落实增值税留抵退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向高新技术制造业领域发展。2022年,落实“对制造业中小企业新增增值税留抵税额即申即退,到账平均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内”的政策措施,办理制造业纳税人增量留抵退税182户,退税金额3.38亿元,平均到账时间2.7个小时。2022年企业所得税汇缴申报(暂未结束,数据截至2023年5月22日)中,共计207户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优惠,减免7.67亿元,有2261户企业申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税前加计扣除额度合计77.98亿元,减免税款19.49亿元,减税政策有效“落地”。

(三)关于引导金融机构推出一系列金融服务政策

1.建立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信息化征信体系。一是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牵头建设贵州省大数据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贵州省地方征信平台)(以下简称贵州金服平台),助力优化融资环境,促进中小微企业更好融资发展。截止2023年3月,平台注册企业10.7万余家,覆盖全省88个县(市、区)、32个重点产业,发布融资需求12910笔、282.2亿元,已办理融资7558笔、授信金额142.73亿元,为企业融资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二是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贵州省大数据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统筹风险补偿、贴息、奖补、政策性担保、产业基金、应急转贷等支持企业融资的专项政策工具与平台信用评价相结合,为政府部门产业扶持提供信息支撑,增强事前、事中、事后数字化管理能力,优先支持信用良好的市场主体发展。截至2023年3月,贵州金服平台入驻金融机构1389家,发布金融产品899个。三是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与毕节市合力推动毕节市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助力毕节普惠金融试验区申建,制定《毕节市普惠金融个体工商户和微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试点工作方案》,通过构建个体工商户和微型企业信息归集、信用评价、贷款贴息、风险补偿、信用提升等体系,提升银企信息对称度,有效增强个体工商户和微型企业融资便利化,更好地发挥金融对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的支持作用,进一步扶持个体工商户和微型企业健康发展。对属于重点扶持对象的个体工商户和小微型企业可申请贷款贴息政策,按照不超过1年期实际贷款利息的30%给予一次性贷款贴息补助,单户贴息补助最高2万元。

2.大力推动中小企业信贷通等举措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省政府以政府性资金出资17亿元设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风险分担”原则,创新推出中小企业信贷通,有效分担信贷风险,建立合作金融机构准入和退出机制,引导其降低融资门槛、提高融资额度,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2022年,11家合作银行累计投放中小企业贷款658.4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93.35亿元;累计投放中小企业7432笔,较上年同期增加5239户。其中,符合中小企业信贷通政策贷款281.93亿元,占比为43%;累计投放中小企业4049笔,占比为54%。今年1—4月,中小企业信贷通投放贷款347.68亿元,投放笔数为4550笔,投放金额、投放笔数增速分别同比增长51.74%、71.25%。同时,常态化组织开展政金企融资对接活动,切实解决渠道不畅通、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今年4月12日,在六盘水市组织召开了全省中小工业企业政金企融资对接活动,现场签约金额达21亿余元。

3.优化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2022年6月,省政府金融工作议事协调机制办公室印发《贵州省2022年科技金融发展工作方案》,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力度。一是增加信贷投放。引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末,全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94.61亿元,较年初增加52.67亿元,增幅125.59%,户数增加281户。二是加强上市培育。有效发挥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贵州基地作用,进一步联动挖掘培育新兴产业企业登陆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帮助贵州现代种业、茶叶、中药材、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企业以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用好用足企业挂牌上市直联审核监管机制,在新三板应挂尽挂。2022年以来,将贵州多彩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贵州飞利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39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纳入贵州省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库进行重点培育。2023年3月,我省专精特新“小巨人”安达科技在北交所成功首发上市,实现贵州企业在北交所上市“零突破”,同日,“专精特新”企业多彩新媒体通过深交所创业板审核。

(四)关于解决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

我省推行“政策直达企业”,主要采取以下方式:

1.狠抓惠企政策限时“三公开”,实现政策服务信息应知尽知。围绕企业怎样了解政策内容、申报指南、兑现情况等关切,制定统一标准,通过各级政府门户网站、贵州政务服务网政策兑现申报大厅、“贵商易”APP等,实现惠企政策内容、申报指南、兑现结果快速公开。一是完善政策信息拆解机制,实现政策内容公开。惠企政策文件出台后第一时间对外公开,5个工作日内,以企业群众视角对惠企政策文件按政策兑现“最小颗粒度”进行拆解,将“公文语言”翻译解读为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二是精编惠企政策办事指南,实现申报信息公开。制发全省统一的申请办理类、普惠公开类、免审即享类事项编制标准,部门在5个工作日内,编制申报条件、申请材料、申报地址、实施机构、咨询电话等65类申报信息要素,提交政务服务管理机构审核把关,并根据办事指南提供的办事渠道进行办事“路演”,通过层层把关对外发布,确保企业看得懂、办得成。三是推进政策兑现结果反馈,实现兑现信息公开。建立了政策兑现结果反馈机制,“免审即享”类事项,推进贵州政务服务网与人社、税务等部门业务系统数据共享,稳步推进非涉密涉敏数据共享。在贵州政务服务网、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贵商易”APP办理的惠企政策服务事项,在办结5个工作日内反馈兑现情况,数据脱敏处理后,规范有序实现兑现结果信息公开。

2.畅通惠企政策申报“三渠道”,实现企业获得政策方便快捷。结合惠企政策普遍需主动申请实际,按“一网通办”“一窗通办”思路,优化惠企政策办理流程,加大电子证照应用和在线协同办理,实现惠企政策申报“网上办”“一窗办”“掌上办”,最大限度减轻企业申请办理惠企政策服务负担。一是搭建一系统一专区,实现“网上办”。建设了惠企政策服务系统,为各级各部门惠企政策文件管理、政策服务事项编制、业务协同办理等提供业务办理支撑,通过与电子证照系统互联互通,实现身份证、营业执照、户口本、驾驶证98类高频证照“免提交”,实现姓名、身份证号码、住址、电话号码等12类高频表单要素“免填写”。建设了覆盖省市县三级的贵州政务服务网政策兑现申报大厅,实现1.2万个惠企政策服务事项“网上办”。二是设置惠企服务专窗,实现“一窗办”。明确惠企政策综合受理窗口服务规范,建立前台收件、后台办理、部门兑现协同机制。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身份核验、信用核验、收件辅助、示范预览、审查要点、对比查看等功能,有效破解政策解答不清晰、收件要求不明确等问题。三是建设全省统一移动端,实现“掌上办”。建设全省统一企业综合服务平台“贵商易”APP,从企业全生命周期高频需求出发,不断拓展企业找政府、找人才、找金融、找市场等关联性服务。

3.探索惠企政策服务“三精准”,运用大数据提升服务效能。发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优势,加大涉企数据汇聚和政策标签化管理,对政策服务流程进行重塑,通过数据赋能,实现政策精准推送、咨询精准应答、服务“免审即享”。一是重要政策精准推送。建立新增标签审核机制,不断丰富贵州政务服务网政策标签库和“贵商易”APP企业标签库。二是常见问题精准应答。制定政策答疑手册编制标准指引,按统一标准完善常见问题解答,并纳入热线知识库动态化管理。省级热线和9个市(州)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将企业关心的热点问题按简单咨询类、复杂咨询类、投诉建议(求助)类分类处理,建立热线与政策兑现部门联动解答机制,有效避免了“多头询问”问题,实现惠企政策精准应答。三是高频服务“免审即享”。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系统和海量政务数据资源,通过实名认证和大数据分析,实现惠企政策服务事项“免审即享”,补助补贴、减税降费等“真金白银”精准直达企业。

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推动“政策直达企业”,如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在全省开展“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2022年服务惠及中小企业42万户次;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活动,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2万多份、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政策“口袋书”6万本,同时充分利用我省“贵商易”企业综合服务大数据平台拆解解读惠企纾困政策2050条,成功发布政策兑现事项1978项,484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政策申报审批通过。

但是,一些政策优惠权限不在省级,如您提出的“进一步制定有关优惠政策对中小微企业进行扶持,对‘专精特新’企业进行重点扶持、税收减免,降低企业运营压力。做好政策的宣传解读和培训,解决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让企业增加获得感”建议,根据现行税收管理权限的规定,中央税、共享税以及地方税的立法权都集中在中央,除有关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下放地方的具体政策管理权限外,税收政策管理权全部集中在中央,省级及以下税务机关无权出台具体税收政策。下步,我省税务部门将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有效解决税收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向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请示汇报、建言献策,推动完善支持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相关政策。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3年6月16日

(全文公开)

(联系人:周德发;联系电话:0851-88668172)

上一篇:
下一篇: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