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1218号提案的答复
黔工信提复字〔2022〕76号
九三学社贵州省委员会:
你委提出的《关于增强对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的建议》收悉。感谢你委对我省科技型企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议“降低产业基金投资准入门槛”
你委提出的“政府产业基金对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取消‘4倍银行贷款’前置条件和投贷同步限制”建议,已被省级政府投资基金管委会办公室《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完善“四化”及生态环保基金运行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黔基金办〔2022〕2号,以下简称《意见》)采纳并正式施行。
(一)取消了基金与银行投贷同步和贷款前置限制。《意见》规定“基金投资遵循市场化原则,引导和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跟贷项目,确保项目按期建设成功,但不作为基金投资的前置条件”。同时,“弱化对基金投资收益的考核力度,不对门槛收益进行考核,重点关注基金推动相关产业领域长效发展,带动区域产值、税收、就业等经济社会效益指标”。
(二)明确基金可以支持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意见》规定“基金投资项目不局限于扩大投资的建设类项目,基金可以采取增资、股权转让等形式投资上市上板前的股权结构优化、收购并购等类型的企业,助推企业做大做强和登陆多层次资本市场”。
二、关于建议“撬动社会资本设立创投基金”
你委提出的“允许产业基金出资设立或参股成立一定数量的创投、风投等股权基金,用以支持科技企业发展”建议,我厅予以采纳并积极支持。
(一)大力推进“基金入黔”工程撬动社会资本。《意见》规定“大力实施‘基金入黔’工程,省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及贵州金控集团等国有企业聚焦国家级政府投资基金、中央国有企业股权投资基金、金融机构股权投资基金,积极对接基金主管部委、中央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及管理人,吸引省外资本来黔投资”。
(二)探索推进社会创投基金引进工作。我厅将会同省级政府投资基金管委会办公室、省国资委、地方金融监管局、银保监局等部门,做好中央、省外创投基金引进工作,探索设立一定数量的创投、风投股权基金,通过设立子基金、直接投资等方式进行股权投资,加大对科技类企业资金供给。目前,已于深圳国中资本等创投基金进行前期对接,拟通过参股设立等方式引入国家级政府投资基金,大力支持我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等产业发展,后续将稳步推进该项工作。
三、关于建议“配套更多鼓励基金发展政策”
你委提出的“安排长期预算资金支持产业基金发展,设计更为合理的退出机制,培育更多本土产业基金发展所短缺的金融、法律、科技行业等复合型人才”等建议,我厅予以采纳并积极支持。
(一)持续做好产业基金财政预算资金支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基金工作,2021年投入200亿元成立“四化”和生态环保基金,带动银行和社会资本投入上千亿元。2022年,另行增投100亿元设立新动能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酱酒、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工业产业发展。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合理安排长效资金投入我省产业基金,助推全省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建立健全政府产业基金退出机制。依据《贵州省新型工业化发展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第36条、《贵州省新动能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第21条相关规定,目前我省产业基金的退出方式基本类似,大致包括上市退出、挂牌退出、并购退出、协议退出、到期清算退出、管理层及原股东回购、股份获份额转让、并购重组及其它符合条件的方式。
为进一步完善政府产业基金退出方式,可以根据被投企业最终是否上市进行划分:一是如企业最终上市(包括主板、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等上市融资方式),可择机通过二级市场予以退出,尽可能实现政府产业基金收益最大化。二是如企业未能上市,可通过股份回购、转让、并购、清算等协议方式退出,最大限度实现政府产业基金的保值增值。三是基金管理人还可以在签订基金投资协议时与被投企业约定退出条件,当触发退出条件时按约定方式予以退出。四是对于产业基金投资期限届满,但企业暂时没有足额资金回购基金份额或无人接受基金转让份额等情形的,经省级政府专项基金主管部门和基金管理人协商后,可以签订续签投资协议等方式继续予以支持,助推优质高科技企业健康发展。
(三)多层次培育产业基金稀缺人才。就全国范围内来看,我省政府产业基金起步较晚,基金规模、体制机制、人才储备等方面较发达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为此,我厅将积极指导政府产业投资基金管理人,完善公司内部人事管理机制,加大对金融、法律、科技等复合型人才的招聘力度。同时,探索建立与国家级政府投资基金、中央国有企业股权投资基金、金融机构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的沟通机制,吸引省外产业投资基金专业人才,借鉴成熟基金公司管理经验,搭建定期培训交流桥梁,尽快为我省培养一批专业型的产业基金复合型人才。
(四)统筹用好各类融资担保增信工具。总体来看,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是信用缺失,银行要求企业提供变现能力强的足额信用风险缓释措施与企业可用于担保的有效资产偏少、科技创新风险较高等特征存在内在矛盾。为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这一融资难问题,我省2021年设立了规模17亿元中小企业信贷通,由中小企业信贷通和合作金融机构按照7:3的比例承担贷款逾期损失,引导银行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门槛和成本。2022年1-5月,11家合作银行共计投放中小企业贷款2241笔,金额212.41亿元。同时,设立省工业融资担保公司,着力解决工业企业投融资难问题。2022年1-5月,省工业融资担保公司累计为44户工业企业提供融资担保,解决3.59亿元融资问题。下一步,我们将统筹用好中小企业信贷通和工业融资担保等融资担保增信工具,针对性解决科技型企业现金流有限、轻资产等特点,联合金融机构合力解决初创和成长期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2年6月23日
(全文公开)
(联系人:徐薇;联系电话:1860850102)
相关信息
-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640号建议的答复 2024-12-02
-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621号建议的答复 2024-12-02
-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321号建议的答复 2024-12-02
-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87号建议的答复 2024-12-02
-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82号建议的答复 2024-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