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00014349/2022-2577524 信息分类:
发布机构: 生成日期: 2022-07-06 13:10:52
文  号: 黔工信议复字〔2022〕53号 是否有效:
名  称: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606号建议的答复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606号建议的答复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606号建议的答复

黔工信议复字〔2022〕53号


邰胜远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扶持苗族酸汤产业提升成长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酸汤产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注重统筹协调,构建产业布局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了《贵州省“十四五”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在黔东南地区规划布局发展酸汤产业,加快酸汤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打造龙头企业,做强酸汤产业。同时,黔东南州政府成立了以副州长为组长的“凯里酸汤”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州酸汤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十四五”期间,贵州将依托发酵工艺、民族文化,结合现有规模以上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布局,形成以黔东南为重点,贵阳贵安、毕节、遵义、安顺、黔南为支撑的产业布局。

二、注重深化改革,规范产业发展

为助推酸汤行业进入规范化发展快车道,贵州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社会组织审批程序,全面推进行业协会直接登记制度改革。2020年,由明洋食品、乡下妹等6家酸汤生产经营企业发起成立的“贵州省酸汤产业协会”,进行无业务主管单位直接登记,协调省特色食品促进会支持办公用房,同时支持其参与30余家省级食品领域社会组织抱团发展。下一步将指导市、县成立酸汤产业协会,不断提高社会组织法治化、社会化、专业化水平,促进各级酸汤类相关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三、注重科技提升,赋能产业发展

近年以来,累计投入938万元立项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引导贵州大学、贵州省农科院、贵阳学院等高校院所服务酸汤产业研发,立项实施如支持贵州大学联合明洋食品实施“酸汤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及高值化延伸产品开发”等重大科技项目10余项。现已筛选培育3个优势酸汤发酵菌种(株),制定不同原料酸汤产品标准5个,形成酸汤发酵控制与产业化应用体系,缩短酸汤发酵周期30-50%,开发酸汤高值化延伸产品2个,优选酸汤专用辣椒品种8个,新增酸汤发酵菌剂产能5吨。并推动《酸汤调味料》团体标准发布实施,进一步促进酸汤产业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四、注重培育支持和招大引强,打造产业龙头

2021年,将麻江明洋、南山婆、冠香坊等企业纳入首批16家高成长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推动其逐渐成为有市场号召力、影响力的龙头企业;2022年,遴选乡下妹等酸汤企业进入第二批81家高成长企业进行梯度培育。统筹发挥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四化”基金等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通过贴息、补助、以奖代补等方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企业实现“专精特新”发展。会同相关单位举办高成长企业资金运行座谈会,推荐企业参加政金企融资对接活动,拓宽企业发展融资渠道。积极举办招商推介活动、开展省外产业大招商、推进企业以商招商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其中贵阳好彩头食品有限公司作为贵州省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其“小样贵州货”凯里酸汤饮品更是满满贵州元素。

五、注重非遗保护,夯实产业基础

近年来,贵州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21年,将“凯里酸汤鱼制作技艺”申报为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相关规定,指导“白酸汤制作技艺”项目逐级推荐申报。组织开展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研修班,制定《贵州省传统手工技艺助推脱贫培训计划(2016-2020)》,出台《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工作方案(2021-2025)》,遴选贵州民族大学、凯里学院等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培基地,夯实酸汤产业发展专业人才支撑基础。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2年6月24日


(全文公开)

(联系人:林小龙;联系电话:0851-86811509)

上一篇:
下一篇: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