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杨同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在大龙开发区建设千亿级新能源产业园的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新能源产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将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是为加快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提质增效、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按照《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财建〔2015〕134号)、《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财建〔2016〕958号)、《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财建〔2018〕18号)及《关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审批责任有关事项的通知》(财建〔2016〕877号)精神,省财政厅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相关工作,2015-2018年,共计争取中央资金56,625万元。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函〔2015〕155号)要求,2015至2017年,对在我省生产或销售并纳入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省级财政共计补助15,228.16万元。2017年,我省获得中央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奖励资金8,000万元,并按照各市州新能源汽车推广数及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等为依据将奖励资金分配至各市州,由各市(州)专项用于充电设施建设运营、改造升级、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监控建设等相关领域。
二是2011-2017年省经信委2011-2017年累计安排4300万元专项资金对大龙开发区建设发展进行支持,主要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提高了园区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
三是打造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集群。为促进我省新能源企业抱团发展,实现产业链企业间优势互补、协作配套,合力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2017年4月、2018年3月,省经信委相继组建成立了“贵州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联盟”、“贵州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联盟”,集中资源、形成合力、群策群力补齐新能源产业链短板、破解产业发展痛点、难点。今年4月份,针对我省新能源企业品牌影响力弱、总体规模小、未进入国家新能源动力电池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情况,省经信委杨静常务副主任带队省内有关新能源动力电池联盟及成员企业,赴国家动力电池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考察交流。贵州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联盟成员大龙开发区贵州中伟正源新材料有限公司、贵州大龙汇成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负责人参加考察交流。下一步将积极推荐大龙开发区新能源产业园内有意向的企业加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引导有能力、有意愿的企业申请建立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贵州区域分中心。省经信委将努力为企业搭建起与国家有关单位沟通交流合作平台,积极做好对上对外联络。
四是利用工业云-贵州省产业监测平台,对园区招商引资、产值、投资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分阶段对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和建设情况进行分析,掌握园区发展情况。
2018年,我省计划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大支持对大龙开发区建设千亿级新能源产业园的支持。
一是为充分发挥财政奖励资金激励与支持作用,加强和规范补助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进我省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稳步发展,根据《财政部 科技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展改革委关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奖励的通知》(财建〔2014〕692号)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支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加快建设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黔府办发〔2017〕45号)要求,省能源局正在会同省财政厅制定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奖励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等环节,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项目资金支持。支持大龙开发区新能源产业园内有关企业,给予新能源企业项目资金支持。2018年拟支持大龙汇成新材料有限公司动力电池用高纯硫酸锰技术研发项目、贵州中伟正源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锂离子电池用四氧化三钴生产基地项目。同时,凡符合国家“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条件的大龙园区企业,只要申报并获得国家专项资金支持的,省级财政均优先考虑下一年度匹配资金支持。
三是根据《财政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科技部 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财建〔2018〕18号)“地方应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改善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从2018年起将新能源汽车地方购置补贴资金逐渐转为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新能源汽车使用和运营等环节”的规定,将优化财政支持方式,充分利用中央财政资金、省级现有专项资金,积极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采取资本金注入、设立基金、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模式,支持新能源汽车生产及上下游产业发展。
四是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支持大龙园区企业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对大龙开发区新能源产业园的企业提供技术交流平台,积极培育已申报2018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的贵州大龙汇成新材料有限公司。
特此复函。
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8年6月25日
(附注:公开发布)
(联系人:杨钰琦;联系电话:0851-86813038)
相关信息
-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640号建议的答复 2024-12-02
-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621号建议的答复 2024-12-02
-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321号建议的答复 2024-12-02
-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87号建议的答复 2024-12-02
-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82号建议的答复 2024-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