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党贵州省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抓好旅游商品大发展助推我省脱贫攻坚的建议》收悉。非常感谢对我省旅游商品大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关心,综合各单位的意见,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委抓好旅游商品产业发展工作,加快产品创新、生产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提升旅游商品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价值。围绕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打造创意、制造、营销高效协同的生产流通新业态。经过三年的奋斗,努力实现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完成1000亿产值和带动100万人就业的两个目标。现就我委抓好旅游商品大发展助推我省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制定政策,完善规划
我委正在制定出台《贵州省支持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化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已通过相关专家几易其稿,多次征求各市州及相关部门意见,待报省政府审定;制定了《贵州省“十三五”民族民间文化旅游商品产业发展规划》;正在起草制定《贵州省旅游商品生产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贵州省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认定办法》、《贵州省旅游商品公共服务平台认定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进一步规范和推进我省民族民间工艺品旅游商品产业发展。
二、培育龙头企业加强生产基地建设,着力解决产业化程度低问题
加大产业扶持的力度,重点扶持民族民间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有机茶、绿色果蔬、特色食品等旅游商品生产龙头企业。制定《贵州省旅游商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管理办法》,以政府引导的方式扶持规模化、标准化的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建设,以旅游商品龙头企业为建设主体,独自或联合建设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基地的建设必须配套有技术中心,必须是生产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产品,每个基地要直接带动5-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村级集体经济,每个合作社应至少接纳100人以上就业,着力扩大优质旅游商品的生产规模,形成批量优势,加大就业。基地的建设要避免同质化,要形成优势互补,要资源综合利用,确保可持续发展。省经信委在生产基地建设、产品销售和就业培训等方面将给予大力支持。
三、增强创意研发能力,解决产品研发设计短板。
(一)年初,我委组织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以及贵州省工艺品协会,联合省内民族民间工艺品龙头企业,建立创意设计联盟,对我省民族民间工艺品按照市场的现实需求重新进行设计研发。一要做到一景区一产品,以每一个景区景点的独特性为设计理念,设计一批让游客带的走的旅游产品,二要坚持民族特色,要围绕我省民族特色进行设计,产品要充分承载我省民族特色文化,三要做优单项旅游商品,银饰、刺绣、蜡染等单项产品上要新颖,融合一些其他的艺术形式,装饰手法,材料与加工工艺等,满足游客差异化需求,四要打造各市(州)地域特色旅游商品,充分突出地域特点,丰富各地的旅游商品,五要开发外向型旅游商品,认真研究外国游客的喜好,恰当的融合外来文化,有针对性的开发一系列名优产品。
(二)建立集创意研发、交流展示、博览销售为一体的研发展示中心以及网络平台,长期展示展销国内外优秀民族民间工艺品,定期向生产企业发布创意信息,生产企业选择符合企业发展方向的创意作品变为产品推向市场。
四、产业发展,人才先行
近年来,通过各种展会、赛事脱颖而出一大批“能工巧匠”、“名匠名创”,评定了一批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这些人才成为贵州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截止2016年,贵州拥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2人,国家级陶瓷设计艺术大师5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92人,省级陶瓷艺术大师14人,高级工艺美术师105人,工艺美术师52人,国家级传承人20人,省级传承人60人;历年“两赛一会”共评出贵州名匠401人,贵州名创作品723件,全省民族民间工艺品从业人员十万余人。随着我省旅游“井喷式”发展,旅游商品生产领域的用人需求量不断增大,经我委协调,黔东南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成人高考、自学考试等方式,为广大手工艺人提供学习深造机会,提高学历,破除参评国家级大师的文凭障碍,力争培育更多既懂民族民间工艺品专业知识又懂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的复合型人才。
五、完善销售体系,办好民博会
(一)打造销售平台,打通销售渠道
1、在省内销售渠道的建立上,一是,2015年以来,我委在贵州主要景区景点、主要旅游线路、人流量大、游客集中的城市步行街、游客集散地、游客购物接待基地、高速公路沿线、机场铁路码头等交通枢纽、部分四星级以上酒店等公共区域规范和建设了182家民博会授权销售网点。二是,按照省领导指示精神,正在积极协调安顺市地方政府,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在黄果树景区打造旅游商品第一品牌,生产销售黄果树系列旅游商品,三是,建设贵州工艺美术大师“百工馆”,计划结合多彩贵州风景眼,建设一个贵州民族民间工艺品旅游商品的集散地。
2、省外方面,要积极拓展省外市场,首先在北上广和对口帮扶的8个城市及义乌国际小商品市场统一打造销售平台。借鉴云南省政府和上海市政府联合在上海建立的云品中心的成功经验,帮助我省民族民间工艺品拓展省外市场。贵州民族民间工艺品的省外市场空间广阔,比如我省工艺美术大师龙胜英,应邀在上海大世界展销黔东南的刺绣和银饰,不到半个月销售达33万元,这是他们在当地销售几年都达不到的效果。2015年12月在京举办的年货节,短短三天时间,带去的商品都销售一空,少的十几万,多的卖了几十万,还有的寻找到了经销或代销商,如黔粹行在年货节上达成协议现已入驻北京王府井、五棵松等销售平台。
3、借“一带一路”的东风,在海外建立贵州特色商品专卖店,建设贵州旅游商品跨境电商。近年我们到捷克、瑞士、奥地利、西班牙等国调研,他们对我们的旅游商品很感兴趣,如西班牙中小企业协会通过多次沟通,达成了一些合作意向,我委还将加大力度推动我省民族民间工艺品走向国际市场。
(二)打造永不落幕的民博会,推动民族民间工艺品旅游商品产业化发展
用博览会贯穿旅游商品产业化整个过程,在“民博会”上充分展示我省工艺美术大师成果、展示各地旅游商品产业化成果,把“民博会”真正办成民族盛会、产业盛会,助推我省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化发展。2017年我委还继续为民博会承办组成单位,省政府审定通过了我委编制的《2017年中国(贵州)国际民族民间文化旅游产品博览会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方案》。现我委下发了《关于做好2017年中国(贵州)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博览会能工巧匠选拔大赛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有关工作的通知》,由我委牵头组织能工巧匠选拔大赛总决赛和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总决赛,暂定于2017年9月下旬在贵阳市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多彩贵州城举行。今年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新增定向设计类别,针对各地代表性景区进行定向命题设计,为各地打造标志性景点纪念品。。
六、大力拓展融资渠道,解决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
一是,探索“封闭式贷款”。通过电商平台大数据,定期对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的销售、成本、收益等进行综合评估,与银行无缝对接,给予企业“封闭式贷款”等信用贷款,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二是,支持企业境内外上市。利用好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落户贫困地区的企业申请上市的,实行即报即审即批,2000万元上市费缓交的政策。着力培育一批产品突出、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企业上市发展,多渠道直接融资,对上市成功的企业给予50万元资金支持。三是,与省银监局合作,充分发挥贵州省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信息平台的作用。供旅游商品大中小微企业自主选择,建立银行竞争机制,降低融资成本,形成供需双方交汇的“金融超市”。四是,充分利用稳定销售渠道的产业链融资,也就是对量大、面广、周期长的旅游商品,由有实力的销售单位出具订单,生产企业凭订单向银行进行流动资金贷款。五是,在产业基地的建设中,充分利用好农民“三变”政策,解决基地建设资金问题,六是,今年我委工业化信息化资金选定重点支持的13个民族民间工艺品项目,预计支持1千多万元资金,带动项目总投资3亿元,项目实施后可达到5亿元的产值,可直接带动就业2万多人,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好。
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7年6月29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蒋杰伟; 联系电话:0851-86860536)
相关信息
-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640号建议的答复 2024-12-02
-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621号建议的答复 2024-12-02
-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321号建议的答复 2024-12-02
-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87号建议的答复 2024-12-02
-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82号建议的答复 2024-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