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00014349/2019-1342797 信息分类:
发布机构: 生成日期: 2015-07-01 11:34:53
文  号: 是否有效:
名  称: 关于对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411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关于对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411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411号委员提案的主要内容:

   

关于民营企业参与农村扶贫开发的建议

 

  建设美丽乡村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是加强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重大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但在实践中,落实民营企业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机构尚未建立、优惠的政策尚未制定、合作平台尚未完善、舆论氛围尚未形成。

对民营企业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1.统筹规划,积极引导。2.合作开发,互利双赢。3.建设基地,促进就业。

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411号委员提案的答复主要内容:

  一、关于您提出的“统筹规划,积极引导”的建议

  为了做好我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2013年9月,省人民政府出台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的意见》(黔府发〔2013〕26号),《意见》提出了实施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工作原则、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等。六项行动计划已分解了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全省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同心同力、艰苦奋斗,力争用5到8年时间,建成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美丽乡村。为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农村扶贫开发建设,2013年9月,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提高民营经济比重五年行动计划的通知》(黔府发〔2013〕22号),明确提出重点引导民间资本投资现代高效农业,提高农副产品标准化程度。2014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意见》(国办发〔2014〕58号),把“大力倡导民营企业扶贫”作为培育多元社会扶贫主体的首要任务,对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参与主体、参与方式、支持政策和组织保障等都作了相关规定。根据国办发〔2014〕58号文件精神和要求,2015年5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意见》的通知(黔委厅字〔2015〕58号),明确提出了“鼓励民营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培训技能、吸纳就业、捐资助贫。以村企共建为平台,通过产业带村、项目兴村、招工帮村、资金扶村等不同形式,带强一批产业,带动一批项目,带活一批市场,带建一批基础设施,增强贫困村及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要求,并进一步对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政策激励措施作了细化规定。2014年9月,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关于印发《贵州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重点领域清单(2014年)》的通知(黔经信民营经济〔2014〕3号),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在农业、林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等涉及农村扶贫开发领域中的投资方向。

  2014年,省农委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寨为抓手,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投入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4000万元,在全省范围内创建了71个省级“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小康寨示范点。今年,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四在农家、美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工作要点通知》(黔府办发〔2015〕14号),由省农委牵头在全省打造100个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省级综合示范村,力争把100个省级综合示范点建设成为设施完善、产业发展、生态良好、环境优美、魅力独具的宜居宜游的魅力乡村。

  2014年,省商务厅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流通产业发展扩大消费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14〕10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印发了《贵州省2014年“百千市场工程”实施方案》,提出了我省实施“百千市场工程”的工作思路、实施重点和目标任务,力争用4年时间,培育100个省级示范市场,建设改造1000个乡镇、社区商贸服务中心等商贸流通设施,初步建立覆盖全省市县、乡镇、社区、园区的商品市场体系。通过实施“百千市场工程”,支持威宁、从江等困难县建设农贸市场。

  随着我省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产业转型、转移和升级步伐加快,产业化项目落地的乡镇或村寨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加速,农民收入明显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增加,有力促进和带动全省美丽乡村的建设。

  二、关于您提出的“合作开发、互利双赢”的建议

  近年来,特别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下发以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了“贵州白酒产业发展大会、贵州烟草产业发展大会、贵州茶产业发展大会、贵州民族药业和贵州特色食品产业发展大会、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提出贵州要重点培育和发展“烟、酒、茶、民族医药、特色食品”,并将其作为我省“五张名片”来打造,制定出台了推进“五张名片”产业发展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意见和措施。同时“五张名片”产业与农村种养殖业、农户联系密切,“五张名片”产业中,大部分民营中小企业根植于农村、发迹于农村、壮大于农村,与农村广大农民群众存在着难以割舍的关系,因此,推进“五张名片”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全省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将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多年来,我省在积极引导“五张名片”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方面,大力推动民营企业与农村农户的合作,鼓励采取“公司﹢农村﹢基地﹢农户等各种有效的合作方式,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加大推进和开发白酒、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加工、民族医药、旅游商品、民族工艺品等产业的项目建设,加大产业项目与农户的合作、合伙力度和深度,做大产业规模和总量,实现我省民营中小微企业、农村、农户互利双赢。同时将项目列入每年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专项资金、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大力扶持的对象。2014年,围绕“酒、茶、特色食品、民族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重点扶持了一批成长性好、带动性强、就业面大的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的项目,鼓励中小微企业进园区、进标准厂房聚焦发展。我省大部分农业产业化的龙头民营企业,基本已形成了公司“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这些民营企业在推进农村扶贫开发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比如,特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在改革中迅速发展壮大,并已跨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系列,目前已发展成为以食品加工为主的大集团企业,主要产品已辐射全球。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方式,从而实现了农村农民脱贫致富。

长期以来,通过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开展“民企系三农、共建新农村光彩行动”、“万企联村助村”、“村企共建”的方式,积极参与我省扶贫开发事业,为加快全省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做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社会扶贫领域的重要力量。

  三、关于您提出的“建设基地,促进就业”的建议

  随着贵州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在农业、林业、种养殖业、白酒、民族医药、特色食品、旅游商品、民族民间工艺品等产业中,大部分民营企业都与农村农户积极开展业务合作,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合作基地,如种植基地、养殖基地、加工基地、仓储基地、物流基地等,通过各类基地的快速发展,解决了农村农民的收入和就业

  在加快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绿化净化亮化美化农村环境、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等方面,积极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依托优势特色产业和园区平台,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引导企业向优势产业、优势产区和产业园区集聚,形成企业集群,建立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现有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518家,基本覆盖我省的优势产业。依托主导产品推进产销联合体建设,以协会和产销联合体为纽带,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品牌创建,进一步加强产销组织培育,提高产业竞争力。引导帮助合作社在市(州)中心城区和大型社区设立农产品专卖店或旗舰店,大力推进农社、农校对接。着力开展农业科教工作,加强基层农技队伍建设体系建设,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全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3.366万人,确定培训机构145个,实训基地214个。为农村培训劳动力,落实培训政策,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引导和帮助企业与农村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动力供求合作关系,增加就业岗位,满足就业需要等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保障。

  2009年,贵州省政府出台了《贵州省旅游商品产业振兴计划》,提出坚持创业带动就业,以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民致富为目标,大力实施“万户小老板工程” 。“万户小老板工程”是一个创新工程、民生工程、创业带动就业工程,“万户小老板工程”将扶持对象集中到民间手工艺人、农村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等有一定技能的劳动者,鼓励其结合自身技能和当地资源优势发展实业,一大批农民开办小型的公司、工厂、商铺等经营实体,这些经营实体有效带动了农村联通城乡经济,有的扎根农村组建专业化农民合作组织,提高了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等。

  自“万户小老板工程”实施以来,“万户小老板工程”从事的行业涉及刺绣、蜡染、银饰、茶叶、中成药、糕点、服装、复印、餐饮、食品、腊肉制品、商务信息咨询、农机具、五金件、洗浴、塑料、装修、汽车配件、饲料、百货、小家电、印刷、融资、劳动派遣、物业、化妆品、烟酒、雕刻、养殖、婴幼儿保育、办公用品、网络、桶装水、保洁等等,可谓百行千业,处处都有“万户小老板”夙兴夜寐的身影。

 

上一篇:
下一篇: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