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00014349/2019-1342792 信息分类:
发布机构: 生成日期: 2015-06-30 15:30:31
文  号: 是否有效:
名  称: 关于对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480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关于对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480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480号委员提案主要内容:

关于对我省民族民间传统手艺人进行扶持的提案

 

 

   民族民间传统手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镌刻着民族的记忆,体现着民族的创造力。我省民族民间拥有众多手中有绝活、身怀一技之长的传统手艺人,他们有着独特精湛的技艺。无论是木匠、石匠、泥瓦匠、漆匠、铁匠、篾竹匠、皮匠,还是剪纸、苗绣、漆器、木雕、根雕、簸箕画、土法造纸、泥塑泥哨、陶器制作、银饰制作等等,这些传统手艺通常是师傅带徒弟,父母带子女,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个传统手艺家庭,可以解决一家人的生活问题。我省加强对民族民间传统手艺人的扶持,将有利于鼓励勤劳致富,使家庭和睦;有利于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保护民族文化品牌。

 

为此建议解决政策扶持、资金扶持、行业组织、手艺创新等问题。

 

 

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480号委员提案的答复主要内容:

 

   一、关于政策扶持的问题

   省委省政府高度民族民间传统技艺和传统手艺人的挖掘保护工作,从政策层面加大扶持力度:一是举办“两赛一会”。此项活动自2006年开始,已连续成功举办9届多彩贵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旅游商品能工巧匠选拔大赛和旅游商品展销大会(简称“两赛一会”)。挖掘了一批以刺绣、银饰、蜡染等传统民族民间工艺品和能工巧匠,授予“贵州名创”、“贵州名匠”的荣誉称号,推出了一批以从事民族民间工艺品为主的“小老板”、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二是编制产业发展规划。由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牵头,正在编制《贵州省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发展规划》,保护、鼓励、引导、支持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发展。目前已完成征求意见稿,正在征求全省有关部门、专家、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在《贵州省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中,从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建立培养与开发制度加大培养投入建立高、中、初级相结合的“纵向”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体系以及面向市场,培育产业发展亟需的技艺、创新和经营管理人才等方面,对民族民间传统手艺人的保护、扶持、培育初步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您提出的设立民族民间手艺名录和代表性人才库的建议,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我们将规划的修改编制过程给予充分考虑。三是加大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挖掘保护。目前,我省共申报了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57人,传统技艺类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就有16人。共评审了三批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共301人,传统技艺类项目的传承人就占总人数的40%以上。

   二、关于资金扶持的问题

   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民族民间工艺品及民间手艺传承人的扶持力度,一是实施“万户小老板工程”。重点聚焦于小创业者、小生产者、小经营者、微型企业、初创企业等小老板群体,积极支持、鼓励和引导民间手工艺人、返乡农民、大学生等有一定技能的劳动者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全省扶持小老板9216户,累计创造就业岗位81198个,户均创造就业岗位8.8个,创造就业岗位10个以上的小老板1490户。全省万户小老板工程累计实现经营收入69.53亿元,户均创造社会财富75.45万元,3000多户小老板成长为微型企业或小型企业。二是组织实施“锦绣计划”。由省财政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妇联共同组织实施了妇女特色手工产业锦绣计划,设立贵州省妇女特色手工产业锦绣计划专项资金,围绕民族刺绣、蜡染和民族服装服饰等特色产品的生产、销售和服务,推进民族民间特色手工产业与妇女事业同步发展,鼓励妇女创办特色手工企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居家灵活就业。三是加大民间手艺传承人的补助。目前,国家财政对国家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每年每人有1万元的补助,省级财政对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每年每人5000元的补助,对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直到了保障作用。

   三、关于行业组织问题

   我省在以民族民间工艺品为主旅游商品行业成立了省旅游商品协会。在民族民间传统技艺集中地区,也自发的成立了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如黔东南州就有黔东南州民族工艺品行业协会、凯里市民族银饰协会等。

   四、关于手艺创新问题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从今年开始,省政府决定将“两赛一会”升格为“中国(贵州)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博览会”,旨在通过博览会这个高端平台,从打造特色产业的高度,全方位、大规模展示我省绚丽多姿而丰富异常的民族民间工艺品资源,突出规划引导,创新产品设计,加大产业培育,壮大生产企业。我们将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为方向,加强产品研发,在传承传统工艺、突出民族民间工艺品品牌的同时,注重促进民族元素、贵州元素与现代元素、国际元素相结合,鼓励世界和全国工艺美术人才、文化创意人才参与我省民族民间工艺品和文化产品设计,更加体现时代特征,顺应市场需求。加大推销力度,在旅游景区景点、机场、高速公路服务区、火车站站前广场等地开设贵州民族民间工艺品和文化品专销店、专销区等销售平台。强化产业扶持,大力发展集旅游商品设计、研制、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龙头骨干企业,切实改变我省一些民族民间工艺品和文化产品“有想法、缺资金,有产品、无产业”的局面,推进我省民族民间工艺品的保护、传承及科学合理的产业化开发,努力实现以开发促进保护、以产业反哺文化

 

 

 

 

 

上一篇:
下一篇: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