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00014349/2019-1342779 信息分类:
发布机构: 生成日期: 2015-06-22 16:58:52
文  号: 是否有效:
名  称: 关于对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251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关于对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251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251号委员提案的主要内容:

 

关于支持安顺石材产发展的几点建议

 

  贵州被称为“沉积岩王国”,在几亿年的海洋沉积地层中,形成了大量的石灰岩,由于石灰岩纹理美观,色彩多样,同时具有很小的放射性特征和具有岩石硬度低、容易加工等特点,成为建筑上使用最多的石材,特别是室内装修的主要装饰材料。安顺市具有丰富的石材资源,其中的木纹石被作为迪拜七星级酒店的室内装饰材料。

  一、安顺市石材资源及产业现状

  1.资源状况

  安顺市境内主要饰面石材资源丰富,根据岩石类型大致可分为七类 12个品种。另有少量特殊成因形成的石材品种5种,包括松香玉大理石、彩色条带大理石、竹叶状条带大理石、紫红色大理石、玛瑙纹大理石。2015年末,全市饰面石材矿山资源量(探明或预测)可达1979.95万立方米。

  2.石材市场状况

  中国石材资源储藏量世界第一,石材原料的消耗量也是世界第一。近二十多年来,国际石材工业发展十分迅速。2011年,全国共有3000多家规模以上石材企业,销售收入达2300多亿元人民币,石材产品进口额达25亿美元,石材产品出口额增加至51亿美元。2013年全国规模以上石材企业销售收入达到3140亿元,实现利润达354亿元。

  石材平均每年的用量增长率均大于9%,而且石材用量逐年递增的势头不减。

  3.安顺石材产业状况

  安顺市区有10家石材厂,平坝县有7家石材厂;镇宁自治县有15家石材厂关岭自治县有10家石材厂;紫云自治县2家。此外,紫云石材园,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普定只有昌盛石材厂1家。镇宁晨春石材产业园是亚洲单体最大、西南最大大理石加工产业园。并且开发的石材品种多,发展潜力大。

  二、建议

  1.帮助指导安顺市制订科学合理、适应市场的产业发展规划。

  2.从资源勘探、交易平台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及生态保护、人才支撑、财政支持、金融支撑等方面大力支持安顺石材产业发展。

 

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251号委员提案的答复主要内容:

  一、关于帮助指导安顺市制定科学合理、适应市场的产业发展规划

  安顺市石材资源丰富,在全国石材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知名度,也已具备一定基础和规模。安顺乃至全省石材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产业布局、资源勘探及综合利用、产品结构调整、环境保护等问题、急需统筹规划,有序推进,在省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安顺市已与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协商,并达成协议,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帮助安顺市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编制《贵州省安顺市石材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同时,编制了《贵州(镇宁)石材产业园区培育发展中体方案》。目前,该《规划》文稿已经过多次修改完善后,上报审批。同时,我省已在着手编制《贵州省“十三五”石材产业发展规划》,计划2015年内编制完成。

  二、关于多举措支持安顺石材产业发展的问题

  在我们编写的《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石材产业发展的意见》中,已对提出的多举措支持石材产业发展进行了明确:

  关于资源保障。由省国土资源厅会同各市(州)政府,科学编制矿业权设置方案,全面推进招拍挂出让制度,以市场方式出让矿业权。加大石材资源地质找矿力度,鼓励企业开展风险勘探,确保石材资源勘探与产业发展同步。对石材资源“圈而不探、占而不采”和“私挖滥采、一矿多主”进行全面整治,矿山资源重点向优强企业倾斜配置。允许荒料省内自由流通,严禁各地加工属地限制。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对投资额3亿元以上项目实行“点供”。

  同时,省国土资源厅正在建立“公益先行、商业跟进、基金衔接、整装勘探、快速突破”的地质找矿新机制,进一步摸清全省石材资源分布情况。

  关于平台建设。重点布局在安顺建设贵州西南国际生态石材交易博览中心。根据资源分布条件,重点打造安顺、黔西南、铜仁石材产业基地。立足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建设镇宁等石材产业园区。积极申办中国贵州石材交易博览会,打造我省石材高端交易展示平台。

  关于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及生态保护。鼓励企业采用先进工艺技术,提升装备技术水平,实施现代化、规模化、绿色化开采,提高石材开采荒料率和达标率。鼓励企业采用节能节材加工技术,完善废弃物综合处理配套设施,实现废料、废渣综合利用和水循环利用。鼓励企业利用边角余料生产路缘石、石材马赛克,利用石粉、石渣制成新型建材产品,利用废弃碎石料用于筑路、混凝土工程,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关于人才保障。落实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加大石材设计师、雕刻师、鉴定师等高技能型人才引进力度。设立名匠工作室,借助中国(贵州)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博览会等展示平台,发掘培养一批民族民间工艺大师。大力推进职业教育进园区,支持省内高校、职业院校开设石材相关专业,培养石材专业技术人才。

  关于财政支持。自2015年起,省级财政连续5年,每年统筹一定资金,设立石材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已贷款贴息等方式,重点支持石材产业重大项目、生产基地、交易市场、会展平台和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安顺市、铜仁市、黔西南州等重点石材产区每年要分别配套不低于省级扶持资金20%的财政资金,支持石材产业发展。

  关于金融支撑。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发起设立贵州省石材产业投资基金,构建多层次投资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加大石材产业信贷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扩大授信额度。支持企业以拥有的矿山资源、荒料、产品、订单等进行动产抵押、股权质押、仓单质押、商标质押,申请银行贷款。依托商会信用,建立担保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石材企业上市融资,积极探索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 

 

 

 

 

 

 

上一篇:
下一篇: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