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省规模以下工业实现两位数增长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2021年全省规模以下工业实现两位数增长

2021年,全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坚定不移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随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不断巩固,全省规模以下工业延续稳中加固、稳中向好发展态势。根据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数据,2021年,全省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1%。

一、总体情况

2021年全省规模以下抽样工业企业共2088家。调查显示,全省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持续改善,各项指标呈现持续向好的态势

(一)增加值增速总体较快。2021年,全省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1%,两年平均增长7.2%,比2019年低1.3个百分点。

1  全省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长情况(单位:%)

(二)景气指数高于正常年份。调查显示,2021年四季度末,全省规模以下工业景气指数为98.51,比2020年同期提高7.84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提高7.86个百分点。

二、运行特点

(一)企业营收增长面不断扩大。2021年,全省在统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3个行业规模以下工业营业收入同比实现增长,增长面为80.5%,增长面比2020年提高14.6个百分点,比2019年提高2.5个百分点。

(二)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持续快速增长。2021年,随着贵州酱香白酒知名度和认可度的明显提升,全省白酒生产销售形势持续向好。全年规模以下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41.7%,占全省规模以下工业的14.5%,对全省规模以下工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26.2%,拉动全省规模以下工业营业收入增长5.1个百分点。

(三)农副食品加工业贡献突出。随着全省农业结构调整持续深入推进,将食品制造和农副食品加工有机结合,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拓展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值增效空间。2021年,全省规模以下农副食品加工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35.4%,营业收入占全省规模以下工业的6.8%,对全省规模以下工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12.4%,拉动全省规模以下工业营业收入增长2.4个百分点。

(四)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金属制品业生产回升势头明显。2021年,在基础原材料产品价格持续上涨拉动下,建材、金属制造等产品价格明显上涨,下游需求较为旺盛,企业生产积极性大增。全年全省规模以下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金属制品业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47.6%和14.4%,营业收入合计占全省规模以下工业的15.9%,合计拉动全省规模以下工业营业收入增长1.8个百分点,贡献率为9.2%。

(五)近八成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持续改善。调查显示,2021年四季度末,受访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比上报告期处在明显好转、稍好和差不多的企业占比为79.2%,比2020年同期提高20.9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预计下报告期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明显加快、有所加快、基本持平的企业占比为80.7%,比2020年同期提高10.2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提高4.8个百分点。

(六)近八成企业产能利用和订单量超过正常水平。调查显示,2021年四季度末,受访企业生产能力高于或处于正常水平的占比为77.7%,比2020年同期提高7.7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产品订货量高于或处于正常水平的占比为81.6%,比2020年同期提高7.5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

三、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2021年,全省规模以下工业生产形势不断好转,但企业生产经营仍面临较多困难。调查显示,全省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仍面临市场需求不足、原材料成本高、资金紧张、用工成本高、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

(一)市场需求不足,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全省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较小、流动资金有限,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企业实力等方面与大中型企业相比不具竞争优势,有效供给不足,造成市场需求不足,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制约主因。调查显示,2021年四季度末,市场需求不足是受访企业反映的最突出问题,占比为21.3%,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和三季度提高2.2个、0.7个和0.5个百分点,市场需求不足已上升为企业反映的最突出问题第一位。

(二)原材料价格上升,影响企业正常生产。2021年年初,九大类原材料中只有五类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在100以上,四季度末,九大类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均在100以上,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导致企业资金进一步紧张。调查显示,四季度末,原材料成本上升快,仍是受访企业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占比为21%,原材料成本高位居企业反映的最突出问题第二位。

(三)企业招工仍存难度全省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大多规模较小粗放型、劳动密集型特征明显,受地区吸引力以及企业薪资水平等因素影响,企业普遍存在人才招纳困难,具备高技能、高素质的高端人才和一线操作熟练工缺口较大,低端制造业的人员流失也比较严重。调查显示,2021年四季度末,受访企业17.7%反映用工成本上升快、招工难其中,有招工需求、没能招到所需员工及招到少部分员工的企业占比51%。

(四)企业融资尚有难度。一是融资渠道单一。全省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因自身能力弱,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融资渠道不畅通、融资市场不完善造成企业融资渠道仍显单一。调查显示,有81.1%的受访企业依靠自有资金发展。二是融资能力弱。全省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多数是租赁厂房,无房产、土地等不动产作为抵押物,企业达不到银行发放贷款的条件,难以得到有效的金融信贷资金支持,调查显示,受访企业在有银行贷款需求上,没能贷到款的企业占比达到了67.4%。

四、相关建议

(一)扩大市场需求,增强企业信心。一是加强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鼓励小微企业积极寻找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商机,积极对接洽谈深化合作,建立健全供需双方长效对接机制,搭建线上线下产销对接平台,助推小微企业产业链无缝对接。二是深挖消费潜力,鼓励民众消费,进一步恢复市场活力。三是进一步优化企业服务,优化投资经营环境,切实帮助企业破解难题,鼓励企业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增强企业生产经营的信心。

(二)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引导和扶持。一是不断优化小微企业营商环境,引导企业完善产业链,采取“抱团”联合、上下协作等方式,降低原材料成本、运输成本,提高小微企业综合竞争力。二是依托政府各类平台,采用“线上+线下”营销模式,举办营销会、展览会,形成集聚效应,拓宽企业销售渠道。三是合理引导小微企业进行产品宣传和营销,为企业拓宽营销方式、打造品牌效应提供便利和服务。四是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培训,拓宽其经营视野和营销理念,改进生产管理模式,加快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更新,增强产品竞争力。

(三)积极拓宽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一是继续完善小微企业融资和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减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和税费负担,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运营成本。二是规范民间借贷,加快民间借贷在立法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使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规范正规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间不平衡的现状。三是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拓展融资渠道,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让小微企业可以选择更为灵活的融资方式,提高小微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四)完善人力资源供需对接。一是加强线上求职招聘平台建设,及时更新发布用工供求信息,有效对接用工企业和务工人员,减少招工和求职成本。二是加强与返乡务工人员对接联络,提供更多求职渠道和务工岗位。三是结合乡村振兴行动,鼓励本地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持续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为低技能的、粗加工的企业提供“性价比高”的劳动力,加强工人技能和技术培训,提高工人职业技能水平,有效为小微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 微信 微博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