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安顺市上下坚决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把新型工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围绕产业集群发展、园区项目建设和市场主体培育等重点任务,着力抓好部署,强力推动落实。
高位推动工业发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工业发展,对整合资源推动工业突破工程、创新新能源产业发展、推动白酒产业高质发展等方面开展穿透式调研,同时立足当前发展形势,拟制定出台《关于实施工业突破工程打造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今后五年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奋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两年一个台阶、五年实现突破。
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聚力抓项目谋划引进、落地见效,谋划新型工业化投资项目267个,年度计划投资360.4亿元,在建项目18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8个;积极争取资金支持,组织申报省级专项资金项目286个,获得专项资金支持440万元;谋划工业类基金项目35个,目前获得基金支持1.3亿元。
抓好市场主体培育。围绕国家、省出台的各项惠企政策,狠抓落地见效,特别是《贵州省工业企业纾困解难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定期督办落实,建立企业问题清单和纾困解难台账,协调解决企业困难问题,落实“政策找企业、企业招政策”措施,全力稳定企业发展。
强化产业领衔推进。持续深化重点工业产业领衔机制,根据市领导调整情况,对领衔分工进行调整,重点抓好项目建设、企业培育、招商引资、产业运行等产业发展各项工作,以三个首位产业为引领,加快推动九大重点工业产业发展。今年一季度,九大重点工业产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3.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6.6亿元。
持续优化园区建设。严格推行“亩产论英雄”,成立开发区闲置厂房清理暨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对开发区标准化厂房建设使用情况进行监测调度;各县区结合实际制定实施低效企业退出机制,提升园区产出效益。今年以来,累计盘活闲置标准厂房2.26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利用率91.04%,较2021年底提高1.7个百分点。
全力稳定能源供应。成立煤电保障供应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电煤保供驻矿服务工作方案,全力保障电煤供应。受近期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影响,10个生产煤矿中仅有4个正常生产,日平均产量约3000吨,完成省下达我市4月份以来原煤日均产量2000吨、日均供应电煤量1000吨、电煤供应量占煤炭销售量比例不等低于80%的目标任务,累计供应电煤37.33万吨。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重点围绕赋能“四化”,深入推进“万企融合”大行动,大力推动5G基站、通信光缆以及5G应用场景等项目建设,努力在全市打造一批智慧园区、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及智慧党建等标杆项目。一季度培育融合标杆项目5个,融合示范项目30个,带动融合企业45户。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华永
通讯员 左小慢
编辑 牛波
二审 罗梅
三审 肖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