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仁登高“煤电铝”一体化项目,正以磅礴气势展现在人们眼前。
站在项目的电解铝车间,1.5公里的直线距离内,176台电解槽如士兵井然有序地排列。设备高端大气,车间整洁干净。
作为贵州十大工业产业之基础材料产业的龙头项目,兴仁登高“煤电铝”一体化项目对推动全省基础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时针拨回2010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决定》,提出“推动铝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重点发展氧化铝,配套发展电解铝,大力发展铝加工。”
紧随其后,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四个一体化”产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推动煤电铝、煤电磷、煤电钢、煤电化四个一体化产业发展”。
黔西南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认真分析自身工业发展条件后,将充分发挥煤炭资源优势,提出大力发展“煤电网铝+”循环经济产业。
黔西南作出决定:将兴仁巴铃重工区作为全州发展铝及铝合金新材料精深加工的重点地区,重点支持兴仁登高新材料发展。
至此,兴仁巴铃重工区,成为兴仁市延伸煤炭产业链、将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的主阵地。
十年来,黔西南州深入实施“工业强州”发展战略,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思路,全面推动贵州兴仁登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在内的重点新材料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黔西南州工业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人看来,贵州兴仁登高材料有限公司作为“煤电网铝+”循环经济产业的重点企业,对整个铝及铝合金新材料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具有极强的带动作用。
为此,黔西南州围绕产业链下足功夫,做足文章,朝着产业集群发展目标迈进。
在兴仁登高为龙头引领下,吸引了贵州兴仁锦兴轻合金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贵州路兴碳素新材料有限公司、兴仁骏骅铝业科技有限公司、兴仁华林科技有限公司、贵州龙凯科技有限公司、贵州新电铝合金线缆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驻,进一步完善产业链配套。
例如,贵州兴仁锦兴轻合金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总体规划建设年产25万吨轻量化交通循环装备智能制造项目,主要生产10000台(套)轻量化交通装备和18万吨高精铝合金产品。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可达产86亿元,实现净利润8亿元以上,创造税收5亿元以上,带动就业约2000人。
又如,贵州新电铝合金线缆有限公司。规划建设年产5万吨铝及铝合金杆、铝绞线、钢芯铝绞线项目,总投资11615万元,分两期投产,一二期建成达产后,实现产值11.5亿元,创造税收约2000万元。
一个个企业纷纷落户安家,一个个重大项目陆续建成投产,为黔西南州基础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而兴仁登高则成为该州基础材料产业发展的典型样本。
从企业优势中,便能寻找到答案:
——技术装备优。大力实施“千企改造”工程,项目采用目前国内最先进成熟节能的530 kA电解槽,其设计直流电耗低于12500度/吨。
——排放指标优。投入1.4亿元建成国内最先进的“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净化设施及1套备用系统,是国内同行业首个建成的烟气脱硫设施,运行处理后的烟尘、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废气排放量低于国家排放标准5至10倍。
——产品质量优。目前兴仁登高所产铝液纯度达到99.85%以上的铝水达三分之二以上,99.70%至99. 85%纯度合计占三分之一左右,行业标准纯度是99. 70%。
——供电保障优。兴仁登高“煤电铝”一体化项目现已实现南方电网、地方电网两网互联互通同时供电,形成了“两网四回”供电保障,断电时两网可自由无延时切换,强有力的保障了项目供电和用电安全,是国内同行业中唯一实现“两网四回”的电解铝项目。
——管控系统优。兴仁登高“煤电铝”一体化项目供电、电解等车间全部使用集中操控平台、故障自动报警系统对生产过程进行全方位监测和调控,确保了设备的安全和稳定运行,同时也减少一线车间工人近三分之一以上,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人为成本,较好地促进了产能发展转型。
按照规划,兴仁登高“煤电铝”一体化项目,将建设100万吨电解铝产业,现已建成25万吨铝液生产线及50万吨配套,获得电解铝产能指标25.28万吨。
数据显示:2020年,25万吨/年铝液生产线满负荷稳定运行,全年将直接创造产值35亿元以上,消耗工业用电约35亿度,拉动原煤消耗200万吨以上,直接解决就业660余人,间接带动物流运输、三产服务等就业1000余人。
据介绍,预计2021年实现50万吨/年铝液项目达产运行,年产值可达70亿元,创造税收3亿元以上,带动就业约2000人。
目前,黔西南州兴仁铝产业已建成25万吨/年铝液生产线及50万吨/年配套工程,现有重点企业8家,规划总产值250亿元以上,已经建成铝及铝合金新材料精深加工产能25万吨,实现产值约80亿元,带动就业1000余人
下一步,黔西南州将进一步扩大产能,做强铝产业集聚;建立煤电联动机制,降低用电成本;建立贸易供应链,夯实铝产业基础。做大做强铝产业集聚,将兴仁打造成省级铝及铝合金新材料精深加工产业聚集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