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贵州省工信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积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推动新型工业化加速发展,工业“顶梁柱”作用日益增强、“压舱石”地位更加凸显。
一是加快推进“六大产业基地”建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六大产业基地”是国发〔2022〕2号文件赋予贵州工业发展的战略定位,也是贵州比较优势的集中体现。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提档升级。落实“富矿精开”要求,按照资源精深加工产业“1+3+5”发展格局,推进优势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促进煤化工与磷化工耦合发展。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提质扩能。优化“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双赛道布局和全链条循环发展,延链推进“电动贵州”建设,全省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万辆。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提速焕新。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通算、智算、超算等复合算力规模达43.41EFlops,建成电子、能源、白酒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提质增效。新增优质产能5千万升,擦亮“赤水河谷 中国酱香”名片。贵州白酒以全国7.3%的产量创造了18.5%的营业收入和37.3%的利润,酱香白酒原产地和主产区优势持续巩固。新型综合能源基地提能扩容。建设水火风光储电力供应体系,电力装机容量突破9000万千瓦,清洁能源占比超过56%,“水火互济、多能互补”优势更加明显。全国重要的产业备份基地提级扩面。积极承担国家战略腹地建设任务,加快建设贵州航空产业城,持续加强与航天科工、中航工业、中国商飞等央企合作。同时,大力发展刺梨、酸汤等生态产业,组建省轻纺集团统筹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医药转型升级。
二是坚定不移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锚定“六大产业基地”战略定位和“3533”重点产业集群目标,强力推进“富矿精开”战略,滚动实施“一图三清单”,完善省市县三级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协同共抓机制,提级突破重大牵引性、标志性项目招商引资,成功引进永荣磷氟煤产业基地项目,毕节磷煤一体化、盛义信煤焦化、裕能铜冶炼等项目加快建设,美锦华宇煤焦氢综合利用、普定电厂、习酒“十四五”扩能技改一期、南山婆10万吨酸汤等项目建成投产。同时,以技改升级促进设备更新,提升企业端承接工业领域设备更新能力,促进国家政策红利落地见效。工业投资持续大幅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占比进一步提高到32%以上,为近十年来最高水平。这些投资将在未来几年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实物增量,“六大产业基地”“3533”重点产业集群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形成。
三是全面深化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改革开放,不断提升新型工业化发展活力。对标对表中央各项改革决策部署,形成“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体制机制、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三个方面共62项重点改革举措。落细落实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30条”,全省开发区归口工信部门统筹管理,45个重点开发区产值占比达84%。推动智改数转、绿色发展等示范建设,贵安新区工业增速达42%。深入推进东西部协作、部省合作,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贵州)签约项目落地启动189个,涉及投资上千亿元,集中资源力量推动贵阳“强省会”、贵安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持遵义市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加快“黎从榕”打造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
2025年,贵州省工信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会议部署,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牵引,全力做优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做大总量,以新型工业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